找到相关内容291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四圣谛的多层义蕴与深层义理

    ldquo;涅槃”,硬性分别生死(轮回)与涅槃(解脱)、烦恼与菩提、众生与诸佛等等二元对立,仍从世俗人间的角度,而不是从诸佛解脱境界的角度,想去“如实知见”,结果本来应...苦不乐的“中道”实践表现出来。   以上借用《良医经》的治病四诀与流转与还灭两种缘起,探索四圣谛的原义,但这也不过是我们根据结集之后才形成的经典,以及尽求“如实...

    傅伟勋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3941023.html
  • 佛教与世学(三)

    佛法的根据,故称三“法印”。  指苦、集、灭、道等四种真理。“圣”是正的意思;“谛”是指真理,含有审查、真实不虚的意思。意即:苦、集、灭、道是四种正确无误的道理,是真实不虚的,是圣者所知见;若能如实知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3441093.html
  • 《唯心诀》解读

    滋生禅病。佛经中多处强调:唯由如实知见的智慧而得解脱,禅定只是获得智慧的手段。   5、“或刳情灭法以凝空”。不知法性本空,乃缘起性空,而认妄情、万法为实,只强制息灭妄情和意识分别,凝注于空,此乃“断灭...缘起关系,谓之“无尽缘起”。入圆教之门,应如实观察由佛果功德所表现的一心之真实,泯灭种种人为的“法执”,破除对始终、方域、真妄、凡圣、自他、同异等的分别,不“崇真斥妄,厌异欣同”,不厌患幻化之身,不强...

    程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2741465.html
  • 龟川教信:华严学(一)

    之构造」(一——),佛教行学的立场。」  佛陀成等正觉那是事实,原始经典及古代佛传记录既有明示,完全是缘起观功夫所达成。如此成就即可谓得证果矣。其于菩提树下静坐禅思,当释尊将其以前之知见,认为决是不如实而彻底的自觉时,依此自觉,才确立真正的如实知见。从不如实知见到如实见实践过程上,确立达成了有名的十二缘起观。能表示的如实慧,真正就是主观的「知」,所达成成就缘起想来才是客观的「法」。如此如实之法是依...

    龟川教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2441608.html
  • 泰国南藏佛陀语录(四)

    再有后有。  注:人若能如实知见五蕴,即色受想行识,并已断此五蕴之根本,则已达到断苦之地位,不再有后有。此“后有”,即将来再生之肉身也。  七三、行十力之戒,少欲无所求,精勤断生死,则能证涅盘。  注:...之上矣。  六五、饿是最大病,行是最大苦,如实而知之,灭之得最乐。  注:饥饿不得食,乃是最大之病苦,行即五蕴之行蕴,此处专指此肉身,众生之肉身,乃是最大之苦。人若能依照实事,知此肉身之苦,而又能灭之...

    皇波折罗禅那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2842090.html
  • 佛使比丘:解脱自在园十年(二)

    的一切,包括吃饭、睡觉、看、注视、听、聆听、游戏、闲晃或与人沟通等等。将这一切拿来学习,我们很快就能如实知见事物的真相,以致与外界沟通可以不执着、不痛苦,而能努力工作,以达成这个业报未尽的五蕴身应尽的...[睡眠只是身体的短暂休息]  除非生病,否则睡眠时不用蚊帐、床褥、枕头,好处多多,它会使我们思绪开阔、身心轻安,醒来时能如实地知道:睡眠只是身体暂时休息,而不会去追求或沉溺于舒适的享受之中,另外,...

    佛使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3842104.html
  • 禅宗故事(二)

    多以不生不灭称之,然而却无所证明它的病理。因此大家只是记得不生不灭,却不明白决定不生之理。  我们每个人因为拥有一颗“不生的佛心”,所以我们能够听见乌鸦的嘎嘎声与麻雀的喳喳声,像这样“如实知见”——对万事万物所呈现的形态能够如实知、如实见,了了分明而不起分别,这就是佛教所谓的觉悟。如果我们能以这颗“不生的佛心”却了知这个世间万物,那么还有什么需要去烦恼担忧的呢?  只要大家能够究极这颗灵明、不生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5242115.html
  • 法相 人胜诸天

    事,天、人二者较容易趣向佛道,得度者较多,因此以天、人为代表,故称佛陀为天人师。  10佛:觉者之意。佛陀具足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,如实知见一切世间、出世间法,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大圣者,故称之为佛。 ...有将无上士、调御丈夫合为一号的,称为“佛陀十号”。其意义分别是:  1如来:如者,不变之体;来者,随化之用。佛陀以如实之智,乘如实之道,来成立觉;且能如实为众生指示解脱之道,故名如来,从如如自性而来之...

    慈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0642131.html
  • 禅宗“自性清净”说之意趣

    有情法无故,染净性俱无,知此无怖高,是于二无倒。论曰:有情及法俱无有故,彼染净性亦俱非有;以染净义俱不可得故,染净品无减无增。由此,于中无怖无慢,如实知见。无怖高者,应知是名于二无倒。”〔...

    楼宇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2842644.html
  • 创巴仁波切:突破修道上的唯物(二)

    收集或布施的牵扯;你根本没有愿望或恐惧——这是般若如实知见的智慧展现。  所以敞开之道的主题是,我们必须开始放下“我”的基本奋斗,完全敞开,绝对信任自己,是慈悲的真义。世上有很多以爱心、和平及心安为题...,你若已经投入暴露自己之道,那么你越无为,敞开之道就越明显。我认为敞开是自动的,并不要你非做什么不可。在开始谈放下时我说过,一旦你已向道友完全暴露自己,你就什么都不用做了。这是只管如实接受现状,而现状...

    创巴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0743037.html